品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生起诉四名发布“滑石粉致癌”的研究人员
据外媒报道,强生起诉了四名发表“滑石粉致癌”研究报告的研究人员,指控他们发布虚假信息,破坏强生声誉。这些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受石棉污染的滑石粉可能导致消费者患上间皮瘤,这也是此前消费者起诉强生公司的主要依据之一。强生要求其中的三名研究人员将共同发布的75名类似患者的研究报告进行“撤回或发布更正”。强生表示,四名研究人员从原告律师获取了超百万美元的收入。此前,强生面临约3.8万起“滑石粉致癌”的诉讼,今年4月,强生宣布计划在未来25年内支付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亿元)赔款。
资生堂推DNA检测护肤
日前,资生堂官网宣布于7月21日在资生堂商店和部分化妆品专卖店推出“美丽DNA计划”(Beauty DNA Program),该计划能通过DNA测试结果,利用皮肤病学研究和AI技术融合创建的独特算法为消费者提供最佳护理方案,最终方案将包含护肤、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建议。该项目价格为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3.7元),将于7月25日进行发售,目前接受预定。
资本
Coty科蒂出售Wella3.6%的股份
日前,据外媒报道,Coty科蒂集团计划以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亿元)的价格将其在护发美容公司Wella威娜3.6%的股份出售给投资公司 IGF Wealth Management,交易预计在标准尽职调查后的未来两个月内完成,目前Coty科蒂持有该公司 25.9% 的股份。Coty科蒂集团表示,该交易建立在去杠杆化的计划上,Coty科蒂剩余Wella威娜股份的隐含估值约为 9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5亿元),未来计划实现在2025财年将杠杆率提高3倍的目标。
IPO
“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敲钟
7月20日,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敲钟上市。截至当日上午10点,锦波生物股价达132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69%,总市值88.88亿元。锦波生物是国内领先的、具有代表性的已实现重组胶原蛋白特别是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的企业,目前,并无主营重组胶原蛋白业务的企业登陆A股,锦波生物顺利拿下“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从营收来看,锦波生物近两年均呈双位数增长,去年更是同增67%至3.9亿元。今年一季度,锦波生物营收涨98.28%至1.28亿元,净利润涨180.94%至4300万元,再创增速新高。
(相关阅读《刚刚,“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敲钟,市值超80亿!》)
浙江鼎龙或成“A股染发剂原料第一股”
7月19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公布2023年第65次审议会议结果:浙江鼎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鼎龙科技主营产品有染发剂原料、植保材料、特种工程材料单体等,是全球主要的染发剂原料生产商之一,合作客户包括欧莱雅、汉高、科蒂/威娜等。2022年,鼎龙科技营收8.3亿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突破10亿体量,其中染发剂原料贡献了主要营收。A股市场上未有以染发剂原料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若鼎龙科技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染发剂原料第一股”。
(相关阅读《这个10亿级原料商要上市了!》)
欧莱雅包材商利特尔拟北交所上市
近日,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公开资料显示,利特尔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纸塑铝等新型包装材料的科技型企业,合作的美妆客户包括欧莱雅、联合利华、百雀羚等。2022年,利特尔主营业务收入3.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72.29万元。今年一季度,利特尔实现营业收入7283.18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44%;归母净利润376.91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1.88%。如果其成功上市,将成为继柏星龙之后,又一家登陆北交所的美妆包材企业。
(相关阅读《欧莱雅包材商拟北交所上市!》)
市场
上半年化妆品卖了2071亿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51亿元,同比增长4.8%,为上半年单月最高峰。从上半年整体来看,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071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跑赢大盘。值得关注的是,《化妆品观察》梳理2014年—2023年上半年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为历史最高水平。
(相关阅读《历史新高!上半年化妆品卖了2071亿》)
1286家化妆品企业倒闭
7月18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公告显示:南京菲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将定于9月22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据公开信息,菲兰化妆品曾是无印良品、blings、贝丽丝香水的代工厂。在菲兰化妆品之前,已有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宣告破产,其中不乏成立时间10年以上以及知名品牌的代工厂。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3年7月19日,已有1286家化妆品生产相关企业注销吊销,较去年同期增长52.2%。从近三年来看,化妆品生产企业注销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有303家、961家、1668家化妆品生产相关企业注销吊销,分别同比增加23.2%、217.2%、73.6%。
(相关阅读《1286家化妆品企业倒闭》)
原料
云南白药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
近日,国家药监局原料备案信息平台新增20230026号新原料,备案人为云南白药集团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新原料中文名为“球药隔重楼(PARIS FARGESII)根茎提取物”,这是云南白药首个完成备案的化妆品新原料。据悉,该原料为植物原料,物种为球药隔重楼,原料使用目的为皮肤保护剂,可用于各类化妆品(除喷雾或气雾剂化妆品),驻留化妆品安全使用量为1.12%,淋洗化妆品安全使用量为2.5%。
监管
《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团标发布
7月18日,由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悠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天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起草的《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自 2023 年07 月 20 日起实施。该文件贯彻风险管理理念,依据国内外健康产品稳定性试验的有关要求,通过制定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引导化妆品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规范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操作,为化妆品新原料或产品研发、安全风险评估,上市后产品稳定性考察提供依据,以此加强化妆品监管,保证产品安全有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曼秀雷敦儿童润唇膏宣传“可食用”被罚
近日,据上海市场监管发布,松江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辖区某公司在某平台上的网店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销售一款儿童润唇膏(曼秀雷敦儿童润唇膏)时,在广告中宣传该产品为“食品级”。执法人员查明涉案产品中添加了部分可用于食品生产的原料,但产品属性为“普通化妆品”而非“食品”,当事人宣传使用“食品级”等词汇并无任何依据,构成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被责令当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罚款。根据《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